首页
位置: 首页 > J9九游会新闻 > 正文
西电牵头国家973项目课题验收会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18-10-16作者:点击次数:

(通讯员:杨敏)10月12日,由J9九游会登录入口牵头承研的科技部973项目“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等离子鞘套信息传输理论”课题验收会在西电北校区办公楼第三会议室隆重举行。973首席科学家吕跃广院士主持会议。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项目主管柳洋阳参会,专家组成员由航天科技集团包为民院士、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院士、中电集团36所杨小牛院士、责任专家李少谦教授、徐世六研究员、沈连丰教授及特邀专家谢维信教授、石光明教授、陈敏研究员、丁赤飚研究员和苏东林教授组成。西电及参研单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研究骨干等40余人参会。

首先副校长李建东教授致欢迎辞。李建东对院士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倾注心血、给予帮助的专家表示真挚感谢。他指出,项目立项五年来,通过多家单位紧密配合,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学校培育了新领域方向,带动了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牵引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为学校相关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将为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全力提供保障。

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项目主管柳洋阳在讲话中表达了对首席及专家们的感谢,代表教育部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各课题能够认真总结梳理研究成果。二是希望验收专家认真听取课题汇报,按照相关指标,对课题作全面客观的评价。教育部将会继续做好项目服务工作,助力项目组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包为民院士代表专家组简要回顾了项目立项背景,指出:进入航天发展新时代,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黑障”问题亟待解决。五年来,多家单位紧密协作,在吕院士的带领下,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他强调,各课题总结时不能刻意拔高,要认真严谨;二是要科学、系统、实事求是挖掘提炼成果,为科技部的项目验收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项目首席科学家吕跃广院士首先对项目总体验收情况进行了介绍,回顾了项目立项背景,科学问题提出以及六大课题设置情况。通过各个课题的研究协作,项目达到了项目设立的科学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在高速等离子体流场计算、等离子体鞘套电波传播机理与信息传输理论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核心突破,形成了重要的原始创新;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等离子体鞘套电磁科学实验技术体系;凝练了一支具有国际前沿水平、跨学科融合的科研团队。

六个课题负责人陈伟芳教授、黄洁研究员、郭立新教授、谢楷教授、李小平教授与葛宁教授分别从科学问题出发,对各课题的任务完成情况、重点成果以及实施情况进行结题验收汇报。

汇报结束后,专家逐一对每个课题进行了点评,并就各个课题的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评价了各课题对项目总体目标的支撑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验收专家组认为,各课题围绕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信息传输中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开展了扎实且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专家组审阅了总结报告、历年文档和学术出版成果等相关资料,认为验收工作准备充分,资料完整、规范。专家组一致同意全部课题通过结题验收,总体评价为优秀。

吕跃广院士作总结讲话。他对各位专家多年来的帮助和历次会议提出的中肯建议表示感谢,对教育部与依托单位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距项目验收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体课题组成员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拧成一股绳,明晰节点和责任分工,把后续工作做扎实。要充分听取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总结提炼研究成果。为项目结题验收全力做好准备工作。

项目简介: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形成的等离子鞘套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电磁环境,导致飞行器测控、导航和通信的长时间中断,即所谓“黑障”现象,是困扰航天领域几十年的难题。实现等离子鞘套下的可靠信息传输,已成为发展临近空间飞行器需首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也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前沿。

西电承研的该973项目面向国家发展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重大需求,从制约通信能力的源头着手,探索等离子鞘套特性及其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等离子鞘套下信息传输理论与方法,为构建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测控、导航和通信的信息支撑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以实现等离子体鞘套下可靠通信为核心目标,项目围绕“离子鞘套的动态特性及形成机理、动态等离子鞘套中电磁波传播与散射特性、动态等离子鞘套下的信息传输理论与方法”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分解为六个紧密关联的课题:①等离子鞘套稳态及动态特性建模与数值模拟;②高速目标等离子鞘套特性实验方法与观测技术;③动态等离子鞘套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机理研究;④等离子鞘套的干预与应对方法研究;⑤动态等离子鞘套的空时频信道模型研究;⑥等离子鞘套下信息传输理论及关键技术验证。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实现临界黑障区“通得好”、严重黑障区“通得了”的总体目标;并揭示等离子鞘套动态特性及其形成机理、动态等离子鞘套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动态等离子鞘套模型、电磁波传播与散射模型及信道模型,形成等离子鞘套下信息传输理论方法;凝练一支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研究队伍,在国内率先建立“高速目标等离子鞘套模拟及电磁科学研究”实验基地。

项目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共发表相关论文230篇,发明专利60项,出版专著3部,培养国家级人才2人,培养研究生若干名。

学院精神

【胸怀祖国   勇于探索   知行合一   团结协作】

学院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G楼二层      电话:029-81891034      邮编710126
陕ICP备05016463号   Copyright 2013-2024  j9九游会(ChinaVIP认证)官方网址-登录入口|欢迎光临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西安聚力